Monday, November 19, 2012

方便品第二 (2.1)

《佛說此經已,結跏趺坐,如於無量義處三昧,身心不動》


佛講完《無量義經》後,就結跏趺坐,進入無量義處之三昧(禪定)。

這就是佛說法前後的定例。佛在開始說法前會事先入定;以便觀擦怎樣說才能符合眾生的根基,然後才開始說法。說法後,佛又入三昧;去觀擦所說的法是否幫的到我們,是否流傳的下去。

由此可見,佛陀對於說法這件是,是如何的認真和重視了。

所以,當時舍利弗三次請佛說法,佛亦三止而不說,一至到那5,000個增上慢的比丘,比丘尼,優婆塞,優婆夷離席後,佛這才開始說法華。

《佛告舍利弗:如是妙法,諸佛如來,時乃說之,如優曇缽華,時一現耳。》

15 comments:

  1. 佛三止不說,期實是有祂老人家的一翻苦心的。因位,佛在說法華經前40年的說法期,可分為華嚴經時,阿含時,方等時和般若時。除了華嚴時,佛說的法都是以善巧方便,來度化根基尚淺的眾生。

    ReplyDelete
  2. 《諸佛世尊,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。》

    這一大事,就是為了要教我們『開,示,悟,入』佛的知見!就是要告訴我們,眾生皆可成佛。但是,因為眾生根基淺,佛只好現開方便法們,把我們接引進來,純純善誘的教導我們後,才慢慢的把我們引入法華的妙法。

    ReplyDelete
  3. 佛法只度有缘人在此充分表现出来。五千比丘离席,佛也没阻止。佛不是不够慈悲!
    佛知道五千增上慢比丘善根,福德,因缘不具足,离座也好!

    ReplyDelete
  4. 优昙钵花二千年才开一次花,这说明等到佛陀宣说〈妙法莲华经〉的机缘非常难遭难遇!
    佛为了让我们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而出现于世,也就是要我们了生脱死了他才入涅槃。

    ReplyDelete
  5. 在方便品第二里,最喜欢这一句:若人散乱心,入於塔庙中,一称南无佛,皆共成佛道。
    记得多年前在水陆法会遇见月泉法师,他曾说了这一句,原来出自法华经!

    ReplyDelete
  6. 佛就是慈悲,因不想增上慢人聽了法華後不信,且謗法,所以,等到他們離席後,才開演法華妙法。

    這也說明,佛只度有緣人。 有緣人 = 愿意接受佛法的人。

    ReplyDelete
  7. 佛在講完法華經後不久,就說了地藏經和涅槃經,後就入滅了。 佛在地藏經裡,一而再,再而三的附屬地藏菩薩要度佛滅後的眾生,勿讓眾生墮入地獄。每每想起佛陀在經裡說:該度的眾生今已度,未度的眾生也已為他們種下得度的因緣時,總是感動不已!

    ReplyDelete
  8. 放心,佛已把我们交给地藏菩萨了!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。

    ReplyDelete
  9. 原来佛有三不能:
    (1)不能转定业;
    (2)不能度无缘;
    (3)不能空众生界。

    ReplyDelete
  10. 在方便品,舍利弗是当机者。他是小乘人中智慧第一。他代表大众请法三遍之后,佛才答应说〈法华经〉。

    ReplyDelete
  11. 假使满世间 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

    以上这段说明就算智慧如舍利弗,也无法测量佛的智慧。凡夫的我们又如何能测量佛的一切种智?

    ReplyDelete
  12. 若有闻法者 无一不成佛

    看到以上这一段,心生欢喜,表示我们听过妙法莲华经的每个人都有成佛的机会,因佛陀三千年前早为我们授记了。

    ReplyDelete
  13. 慧律法师讲心明转法华,才不被法华经转。
    原来〈法华经〉的悟佛知见,首先是〈开佛知见,使得清净〉,若心未得清净,持诵法华无益。

    ReplyDelete
  14. 法达法师诵了三千部法华经还是不明白其义。拜见六祖大师之后,大师说佛要让众生〈开佛知见〉,要法达放下诵三千部经典的执着。
    所以学佛要有长远心,长期薰修,要听经闻法方可增长智慧。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