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被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缠绕到天亮,夜里被逼好几次下床走动以舒缓疼痛!那种众人皆睡我独痛的经验,久违了!结果,今天整个早上,都不能安定下来,对一切事都觉得不顺眼。。。只好到办公室的书架上去找书看!选了悟慈法师讲述的妙法莲华经讲话。看了第一页,顿感一股清凉。整个心都平静了!难怪,法华偈里有句“喉中甘露涓涓润,口内醍醐滴滴凉“!所以,忍不住,就开始写这一遍了!
法华经是佛陀於七十二岁时在印度王舍城的灵鹫山,二处三会说成的。初会和后会是在灵鹫山讲的,中会则是在虚空中讲。一共二十八品。自古以来,法华的注释很多,其中,以天台宗智者大师的法华三大部释流传最广。
智者大师,又名中国小释迦,一个“妙"字讲了九十天,可见妙法莲华经的浩瀚。
ReplyDelete所谓成佛法华,不懂法华,成佛难圆!
传喜法师说开了智慧,法华犹在。。。。。。。
ReplyDelete去过灵山,灵山犹在
ReplyDelete灵山犹在,法华呢?
Delete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至622页“诸佛同时赞言、善哉善哉,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"入定,见释迦牟尼佛还在灵山会上讲法华经。
ReplyDelete近梵师说成佛要研究妙法莲华经,听到“妙法莲华经“这五个字力量就不可思议了!
读着,读着!慢慢来!
ReplyDelete读着,读着!慢慢来!
ReplyDelete和法华经的因缘,是要宿植德本
ReplyDelete到底什么是“妙"?为什么智者大师要用九十天来谈“妙"?
ReplyDelete刚读到,此“妙“字,超越语言文字,是宇宙的实相,真理。就好像跟你讲榴莲好吃,如果你不愿意去尝试的话,你是不会懂的!
ReplyDelete刚读到,此“妙“字,超越语言文字,是宇宙的实相,真理。就好像跟你讲榴莲好吃,如果你不愿意去尝试的话,你是不会懂的!
ReplyDelete悟慈法师说,要先从“法”着手!
ReplyDelete上人说读得懂是“妙",读不懂更“妙"。。。
ReplyDelete智者大师七岁时听一遍普门品就会背诵了。原来他后来见慧思大师时,大师就知他们昔曾相会在法华大会上。可见,智者大师非普通人也!
ReplyDelete与会者,佛皆为他们授记,皆当作佛!
ReplyDelete开悟后的智者大师,身心焕然,有如华开,慧思惮师因而叹言:如果不是你,一定无法感受到这种滋味;如果不是我,一定无法让你到达这种境界。
ReplyDelete读到以上这段,深深感叹自己无才,要证入法华三昧,来日方长!智者大师只是经过三天三夜晨昏精进,就豁然入定,亲见灵山一会,证入法华三昧!
法华经译者,鸠摩罗什大师,从小便是神童。他精通梵文,也通晓中文,译品语句精准,流畅明朗。法华经譬喻较多,也有不少优美的寓言,所以也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。
ReplyDelete近梵师说不可用心来测度思惟,想也不明白的就是“妙”。
ReplyDelete所以悟慈法师说要从法下手。法华经是“实法”,开权显实,最后人人都要成佛,够妙吧!
周敦颐的爱莲说: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ReplyDelete我们学佛就要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,清净心不要被世间法,五浊恶世污染。还有学佛人气质也要像君子,越远越清香,不向外樊缘。
这就像“妙法莲华经"所揭示的妙法本来清净,不受世间法、二乘法染污。
近梵师说只要受持续诵解其义趣这部法华经,众生就可到兜率内院去听弥勒菩萨在讲经了。
ReplyDelete听说虚云老和尚也在兜率内院听弥勒菩萨讲经。
爱莲容易,养莲难。我种过几次莲花,不是枯死,就是“病死”。现在,只敢望而兴叹!
ReplyDelete什师非常人也!
ReplyDelete满谦法师在南天寺是,也是用了三年才栽种成功!
ReplyDelete莲花是花中的君子,只可远观,不可近亵玩焉!所以应与莲花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对!
ReplyDelete莲花花与果两俱,用莲花来譬喻法华经是成佛的因与成佛的果仝时俱足是非常适当的!
ReplyDelete